作者:新华教育基金会
来源:xhef.org 时间:2022/3/28 8:47:56 点击:471s
他是一个遇事沉稳从容的“独行者”;是一个不断追求事业“新欢”的探寻者;是一个自由自在的“精神贵族”;更是一位自我修炼成长才华横溢的“律师”。
——孟凡悦
一说起律师,总会忍不住想起电视TV里的经典造型——整洁到一丝不苟的西装,一副金丝边眼镜,举止绅士,心思深重,妥妥的霸道总裁范儿。他们只会一本正经地讲法律、说道理,不会和你开一点玩笑,连生活都是精细规划的。这无疑是大部分人对律师的第一印象。
孟凡悦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从容、平易近人的,做着一份严肃的职业,脸上却时常挂着笑容,访谈过程中让人情不自禁被他的激情、学识、谈吐与幽默深深吸引。他的思想、他的经历以及他对未来的规划,都会让你发现,这是一个思维缜密而又激情奔放的人。
我们聊起当初为什么会从事律师这个职业时,凡悦的回答自然而然,却也足够有力——只因心中有一份匡扶正义的理想,所以选择法学,从事律师行业。
记者柴静著的《看见》自传,给了原本就怀揣着理想和正义感的凡悦一个契机,他受到作者报道社会问题、揭露事实真相的启发,一心向往新闻类专业。但后来他突然觉得法学或许才是适合他的专业,“坦白了说,新闻报道只是报道出来,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,那后期的处理结果由谁来解决呢?没有得到一个正规的法律的制裁难道就放任不管了吗?”凡悦道。怀着这样的疑问和心中正义,他最终选择了法学专业。他希望成为法律正义的执行者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法院司法机关还原事情的真相,实现公平正义,用法律去保护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
上大学后,司法考试的成功成为凡悦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,也是坚定他成为律师的前提条件。凡悦经历了两次司法考试,初次司法考试虽与律师失之交臂,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,而是从这次司法考试中汲取经验,再战“司法”!他的动力,他的勇气,来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,以及对未来的明确定位。在二战后,凡悦终于如愿取得了司法考试的“通行证“,正式踏上了律师的道路。
可凡悦的律师路并不是从此就一帆风顺了。
作为律师助理、职场小白时,由于他对案件的流程不清楚,当被安排马上跟当事人对接时,心里忐忑不安,不知从何入手,只能硬着头皮去做,平复自己情绪的同时,极力去安抚当事人。在他的回忆中,那段时期也曾遇到过棘手到不知所措的案例。
在一次排除妨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,代理员告诉当地供电公司要求拆除其架在原告房屋上的高压线。对此案件,其实被告架设的电线符合国家相关要求,但原告就是想拿到一笔巨额补偿。本来案件争议问题及事实都比较清晰,但是,原告不分昼夜的哭诉心理压力,持续打电话,扬言威胁,闹得不可开交。
现实的残酷对于刚毕业几个月的凡悦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,绝非是法律专业知识能解决的。为处理好案件,即使备受精神上的折磨,凡悦仍耐心地向相关主管、同事询问经验,直至将其处理妥当,这才迎来了成为实习律师的机会。
成为实习律师后,面对工作量和报酬的不成比例,凡悦的心里产生了不平衡感,但他依然极力说服自己,平衡自己的心态,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做下去。
在成为执业律师之后,新的压力更是扑面而来。凡悦在日渐深入的工作中意识到,自己所任岗位处理业务受限,如果是从事民事行政案件,那么只能接民事案件,其他的行政案件都不敢接,怕处理不好。转领域的念头就这样出现在凡悦的计划中——他不怕从头再来,也不怕再经历一次小白生活。
2020年9月,凡悦成功从专注征地拆迁案件转向致力于民商事、行政诉讼案件和企业法律顾问领域,并处理了许多典型的案件。这一次成功的转型为他积攒了人脉和能力,但他并不安于现状,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,他说:“趁着年轻,应该多一次尝试,多一份阅历。”
身体上的辛苦和压力并没有压倒凡悦,反而使他内心充满了幸福感。
“当一名律师,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,经常是加班到半夜,遇到案件就一定把它做好,容不得一丝马虎,要给当事人一个安心的交代。每次回想起与当事人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,内心都会无比感慨。
记得第一次接手案件去现场时,当事人说会用车来接我们,想象里会是豪车之类的,结果来了个三轮车,顶着现实的残酷和路上的泥泞,我到了第一次接手的现场勘察。还会想起他们刚开始无助的样子,以及胜利后喜悦的样子,能够为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,到最后能看到他们的笑容,我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都值得。”
凡悦表示:“我会一直在律师这条路上走下去,不会放弃,因为这是我最初的想法,到现在也更加坚定了这条路,以后还会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,积累更多的经验。”
出于尊重,有人把律师形容为正义使者,就好比将老师形容成花园的园丁,将护士形容成白衣天使一样。
对于孟凡悦来说,律师只是捍卫一个人的基本权益而已,坚守想要成为律师的初心、保持一颗正义热血之心,把这点做好就一定能收获许多成果。
蚌砺珍珠谁曾见,
一朝成珠天下齐。
凌霜不肯让松柏,
作宇由来称栋梁。
“捡回珍珠计划”简介
为了帮助家境相对困难、品学兼优的孩子圆求学梦想,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于2004年发起“捡回珍珠计划”,每汇积人民币7500元,即可帮助一名珍珠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业。截至2021年12月,在全国已有77628名初高中生受益。
“七彩珍珠”简介
2018年,新华教育基金会推出“七彩珍珠”栏目,通过呈现优秀珍珠生的成长经历和故事,树立珍珠生楷模,以此激励更多在校珍珠生奋发向上,同时传递“珍珠精神”正能量。这些彩色的“珍珠”拒绝平庸、卓有成效、方向清晰,有社会担当……
采访/文:石倩 杨秋萍
排版:王文婷、蔡春玲
图片:受访者提供
上一章: 柴步喻:看过万千烟火,藏下星辰大海
下一章: 胡晨阳:轻描淡写,玉汝于成
Copyright © 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 All Rights Reserved
京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49号
浙ICP备09080143-1